2025年9月18日,华为在全连接大会上扔出一颗“深水炸弹”:不止是昇腾950、960、970芯片的演进路线,更重磅的是,它宣布要用自研的“灵衢”互联协议,把几十万、甚至上百万张AI芯片连成一台“超级计算机”。
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——谁见过把百万张芯片拧成一股绳的?
可华为说,它做到了。而且,基于昇腾950的超节点,已经能吊打英伟达2027年才计划推出的NVL576系统。
你可能会问:单颗芯片还追不上,怎么整体反而更强了?
这就像一场百米赛跑,别人在练起跑速度,华为却在修高铁。别人比的是“谁的车快”,华为想的是“能不能把全国的车都连成一张网”。
英伟达的NVL576确实猛:单机柜576块GPU,FP8算力5 ExaFLOPS,互联带宽4.6 PB/s,已经是地表最强梯队。但它的“天花板”也明显——再强,也是一台“大冰箱”大小的机器。
而华为的“灵衢”协议,干的是一件更狠的事:它不只想做冰箱,它想造大陆。
“灵衢”是什么?你可以把它理解为AI世界的“高铁网络”。它用全光互联打通机柜之间的“血管”,让8192张卡组成一个超节点,再让上百个超节点手拉手,连成50万卡、甚至99万卡的巨无霸集群。昇腾950超节点的总带宽高达16 PB/s——是NVL144的62倍,相当于全球互联网峰值带宽的十倍以上。
更关键的是,华为决定从“灵衢2.0”开始,把这套协议开放给全行业。这不是“闭门造车”,而是“修路收费”:我不一定卖最多车,但我修的路,谁都想走。
这背后,是两种算力哲学的碰撞。英伟达走的是“贵族路线”:芯片顶尖、生态封闭、价格高昂。华为走的却是“基建狂魔”路线:单点不求无敌,但系统必须通达。
你看中国高铁,为什么能跑赢日本新干线?不是每节车厢都更快,而是路网更密、调度更稳、票价更亲民。华为现在干的,就是AI时代的“国家算力高铁”。
有人说,这是“用规模弥补差距”。但别忘了,能把50万张芯片稳稳当当连在一起,本身就是一种降维打击。芯片会落后,但架构可以领先;技术会封锁,但标准可以自立。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老家修村路。一开始,每家门前一条土路,下雨就断。后来有人牵头,把所有小路打通,铺上水泥,全村连成一片。路通那天,赶集的人笑了,卖货的笑了,连拖拉机都跑得更欢了。
今天的中国AI,正站在那个“路通”的前夜。
所以别只盯着谁的芯片多一颗、快一拍。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,永远是那个愿意低头修路的人。
下次你刷AI模型、看智能推荐、听语音助手说话时,不妨想想:这背后,可能正有几十万张芯片,在一条叫“灵衢”的高速公路上,默默飞驰。
朋友,技术的胜负手,往往不在实验室,而在地图上。修路的人,才真正掌控了远方。
杜德配资-短线配资炒股网-配资股网址-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