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怀瑾先生曾说:“中国民间的许多说法,看似迷信,其实藏着前人对生活的敬畏与期盼,但切不可本末倒置,把形式当成了根本。”
就像“孩子出生吉时”这回事,老辈人总说“时辰好,孩子将来有福气”,年轻父母也常被这事弄得心神不宁——到底这“吉时”是真能影响孩子一生,还是只是人们的美好想象?过来人的经历,早就把答案说透了。
一、“吉时”更像长辈的“定心丸”,藏着对孩子的祝福,却左右不了人生走向 老话说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”,这“天”里,就被长辈们加进了“吉时”的念想。 我妈总念叨我侄子出生那天“时辰特别好”,凌晨三点,说是“龙抬头”的时辰,将来准有出息。可侄子现在上小学,成绩中等,调皮捣蛋跟别的孩子没两样。我问我妈:“您不是说时辰好吗?”她笑着说:“好时辰是盼头,孩子好不好,还得看教。” 街坊李阿姨更实在,当年儿媳妇生孩子,她特意请人算“吉时”,算出来是半夜。结果儿媳妇疼得受不了,提前两小时生了,她当时愁得不行。可现在孙女聪明伶俐,李阿姨早忘了“时辰不对”这茬,逢人就夸孩子懂事。 你看,长辈们执着于“吉时”,说到底是想给孩子讨个好彩头,就像过年贴春联、端午挂艾草,图的是心里踏实。但真要论对孩子的影响,这“时辰”可比不上父母的教育、家庭的氛围——就像种庄稼,选个好节气固然重要,可后续的浇水、施肥、除草,才是决定收成的关键。 二、为凑“吉时”硬拧着来?小心本末倒置,反倒伤了大人孩子 俗话说“瓜熟蒂落,水到渠成”,生孩子本是自然规律,非要为“吉时”打破节奏,往往得不偿失。 我表姐当年怀二胎,婆婆找人算的“吉时”是某个周一的上午,可孩子在周日晚上就开始发动了。婆婆非让她熬到“吉时”再去医院,说“差这几小时,将来命运差远了”。表姐疼得直哭,最后医生说“再拖有风险”,才赶紧剖腹产。 结果孩子出生后有点黄疸,表姐也因为拖延受了罪,婆婆这才后悔:“早知道这样,啥时辰都行,孩子平安比啥都强。” 还有的家庭更夸张,为了凑“良辰吉日”,明明没到剖腹产的指征,非要提前选日子手术。医生都说,胎儿在母体多待一天,发育就更完善一分,硬要人为干预,风险只会增加。 这就像摘果子,还没熟就硬摘,别说甜不甜,能不能好好保存都是问题。生孩子最重要的是母子平安,要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“吉时”拿健康冒险,那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 三、真正的“好命”,从不在时辰里,在父母的用心和孩子的努力里 常听人说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,孩子的未来,从来不是靠出生那一刻的“运气”,是靠一天天的培养和自己一步步的走。 我认识一个老教授,说自己出生在战乱年代,连具体时辰都没人记得清,父母是普通农民,可从小教他“好好读书,踏实做人”。他说:“要是真有‘吉时’能定终身,我这条件哪能有今天?说到底,路是自己走出来的,不是时辰带出来的。” 反观那些被长辈捧着“吉时出生”长大的孩子,要是父母觉得“他命好,不用太费心”,反倒容易养出娇气、懒散的性子。就像邻居家的男孩,奶奶总说他“时辰带贵气,将来必成大器”,结果从小溺爱,现在二十多岁了还在家啃老,哪有半点“贵气”的影子? 你看,“吉时”顶多是个美好的起点祝福,就像给船挂了个漂亮的帆,可船能不能开远、开稳,还得看掌舵的人有没有力气,认不认得来时的路。 说到底,“孩子出生吉时”这回事,信则有安慰,不信也无妨。它更像长辈们对新生命的一份期盼,就像给孩子起个寓意好的名字,图的是个吉利。 但千万别把这当成“人生密码”,更别为了凑时辰折腾大人孩子。毕竟,对孩子来说,最实在的“福气”,是平安降生,是父母的爱与教导,是自己长大后能挺直腰杆过日子。这些,可比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“吉时”,重要多了。
发布于:山东省杜德配资-短线配资炒股网-配资股网址-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